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CH1 緒論

CHAP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進行步驟及執行程度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研究貢獻
1.6 論文組織與架構


CHAP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中國文化五千年的歷史,包羅萬象,尤其中國文字更是出類拔萃,不僅僅代表著文化傳承和演進,更是表達出藝術美學的象徵。漢字的源起歷史悠久,從結繩記事到實際的文字記載活動而衍伸出的書法文化,其中包含了書寫活動、器具及藝術賞析。漢字在書法的發展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書法」從記事的角色逐漸轉成藝術的書法創作形式,而開始有些不同學門的領域。但是由於歷史的演變、印刷術的盛行,都讓書法的重要性大大的降低,發展至近代又受到鋼筆、鉛筆、原子筆的發展被受挑戰,因此,書法的重要性更是大不如前。但手寫書法仍存在著某些必要性,只是因為書寫工具的發展與改良,漸漸的改變了人們的書寫習慣和活動,因此現代的書法成了一種表現性情和藝術創作成分居多的一門領域,且由於人們的書寫形式的改變,我們試著重新探究這對漢字文化所形成的新的革命。所以我們想藉由在寫字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特定活動和行為來重新詮釋漢字文化,試著找出一種新的書寫文化和材質表現手法上的呼應。

近幾年來,東方設計的潮流不斷的受到重視和親睞,在產品發展上更是多樣化。大多數的設計都是從東方意象發展為主軸,討論東方影像、習性、文化…等層面,卻鮮少提及漢字的轉化使用方式。然而在中國文化五千年歷史之中,文字的發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它不但融合了人文習性、藝術、和生活表徵,且從文字中我們更可以觀察出中國文化的意涵。在漢字的研究中我們得知,漢字是由筆畫線條組合而成,筆畫線條經過組織之後則形成了漢字。每個筆畫線條在未經過組織、不賦予意義之前,僅是個單純的筆畫,書寫這些個別、單純筆畫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筆法」,意即是「用筆(註1)的方法」,(陳菽玲,1997)。對於現存的漢字形體而言,「筆法」(註2)就成了獨特的辨識。因此,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我們試圖將中國漢字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跳脫平面的限制,希望可以藉由書寫漢字的活動行為中,發展出半立體甚至立體的圖像,讓漢字不在是紙上的書寫型體,而詮釋另一種東方設計的風格。再加上中國漢字經過千年的的焠鍊,所產生了一定比例的美感和辨識性,所以,我們想藉由漢字的文字特性去做些素材的肌理變化,發展出另一種文字的美感和觸感。因此我們試圖想解讀漢字形體,了解其所帶給我們的表徵意象,藉由轉移文字結構在產品肌理上,分析出其相對關係,整理歸納出一些脈絡,讓設計師有個參考依據。

由於近來在消費者導向的設計趨勢下,人們開始喜歡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甚至尋求具有文化認同、表現文化特色的產品,世界各國亦發展出強調自己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例如,義大利風格、日本風格、德國風格、北歐風格等。各國不同的產品風格,所呈現的設計差異,正是全球化下產品設計同中求異的趨勢。近年流行的中國風格,成為產品設計的新契機,但要如何重新詮釋東方設計,也成了成功的關鍵點。至於台灣的設計,似乎沒有明顯的地方文化風格,一貫的收納各國的設計,而成為現今所看到混淆的風貌,走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這對台灣的未來設計發展是危險的。因此,唯有強化地方的特色,才能與國際接軌。如果能夠將漢字的字形和結構,從書寫活動中重新思考轉而運用在產品表面處理設計上,或許就能開創出漢字文化的新風貌,也強化出屬於東方的造形語意。所以,用漢字這種文化資產,來建立產品設計的特色,會是一種新的東方設計風貌,且獨具魅力的。而這也能夠在西方所引領風行二十多年的產品語意下,走出一條屬於東方造形語意的一種新風潮。

1.2 研究目的

目前對於各種漢字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近幾年來,在平面設計作品中不時的可以看到出色的作品,且更是以中文字體作為中心的表現形式。常常可以看到參賽者用漢字元素去構成,或是利用這樣的意念去傳遞出作品的中心思想。也由於漢字字體的形體獨樹一格,別於其他文化字體,再加上受到國際間評審的親睞與肯定,所以更能詮釋出東方的文化特色也發揚了東方文化。固然在漢字平面設計發展上有出色的成績,但是這多半都是利用漢字的形體去做平面設計的處理,利用拆解、重組、意象轉化…等手法進行創作,所以我們希望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漢字,讓漢字不在只是紙上談兵之計。研究目的與內容如下:

1 將東方的書寫特色重新的檢視和詮釋
2 把中國特有的書寫形式賦予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1.3 研究方法、進行步驟及執行程度

我們蒐集相關書法及書寫活動演變的相關文獻做整理,分析,建立漢字書寫活動的表現模式與其相關性,探討人們在書寫活動中所可能發展的形式,清楚的知道書寫漢字所產生的活動。為的是將中國文字書法所產生的書寫活動定位及區隔出它的特徵點,將漢字的「書寫」更加的確定,而提出相關性的筆法、結構、意象…等。之後,進行經驗創作的實驗性手法,重新探討活動所表現出的新意象。我們企圖將書寫漢字的活動做分析和實驗,重新解讀書寫漢字的意象轉化。但在實驗創作中,我們分成二個層次執行,一方面從相關文獻探討所整理歸納出的結論作分析,另一方面從實作來分析與材質間的表現關係,試圖產生一種新的東方文字意像和產品的表面處理手法。將這樣的書寫活動轉化成半立體或立體的方式呈現。這些從創作中所發展出的肌理變化,用來作為後續設計中的新素材樣貌,增加了視覺外的觸感感受,讓東方文字展現出不同的樣貌。

在創作的執行中,以經驗創作來做材質的實作應用,發展出各約20種方案。另外進行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用語收集,作為受測樣本的實驗之用。從一些相關文獻的蒐集所探討的書寫活動整合運用,清楚的了解中國文字書寫活動的脈絡,而發展出可能性的一些轉化手法和方案。另一方面,在實做運用上,除了書寫活動脈絡的清楚,更增加了產品素材處理的考量,一則可以實際的操作;另一則可以與產品素材的使用限制作作分析。之後進行紀錄、整理、分析相關資料,做出創作的結論、歸納、分析,提出一些產品表面的處理手法與成果,最後再進行問卷設計,了解消費者對於漢字書寫活動所產生的產品表面處理質感結果與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的關連性,分析其意象的強弱。進而整理、歸納出調查結果,了解書寫活動所轉化出的產品表面處理方案的適切性和獨特性,而達到強化東方文化意象的設計。
=================================================================================
註1:所謂「用筆」,前人把它分為四個說法,一個是執筆,一個是使筆,一個是轉筆,一個是用筆。(見唐人孫過庭「書譜敘」。)「執」為淺深長短之類,「使」,「轉」為鈎鐶盤紆之類,「用」為點畫向背之類。四種分法,各有道理,但它過於玄虛,非老於書道者,體會不出它的妙意。我們依中國學術中心的「體用」關係講,筆的本身謂「體」,筆的表現謂「用」,不論執、使、轉、用,都屬於「用」的範圍,我們為了簡單明瞭,總括筆的表現「用」量,統合起來叫「用筆」。

註2:筆法意指字體的相關問題,例如:型體、結構、筆畫、線條、筆順。

步驟:
1 漢字活動,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蒐集

2 整理歸納相關資料

3 訂出創作概念目標

4 執行創作概念 + 紀錄

5 分析整理結果

6 提出相關轉化方式 + 成果

7 設計問卷

8 分析問卷

9 結論:提出適切性的表面處理與成果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除了探討相關文獻之外,並藉由創作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樣本的製作,最後再以問卷統計的方式,整理分析出質感樣本與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間的差異性,進而了解受訪者對於漢字意象轉化的質感認知差異,本研究所提及的範圍及限制如下:

研究範圍

1 漢字的探討包含其相關活動,書寫、觀賞、行為等活動,而對於漢字本身的字義,形體,不在本研
究的範圍之內。

2 本研究樣本以使用經驗創作所產出的樣本為實驗樣本,並包含其整體型態,材質,素材等綜合意
象,其對照樣本為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作為受測樣本的對照組。

3 本研究受測對象,包含設計相關學系的學生與非設計相關學系的學生各佔半數,採隨機抽樣。

研究限制

便於研究所始用的材料樣本皆以人造纖維為主(普遍素材),市售也以人造纖維取得容易,所以為主要實驗的素材。(多樣、普遍、便宜、特性多)
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素材皆以人造纖維為主,且研究限制如下:

1 此研究為經驗創作的樣本實驗,其產出樣本為受限在個人經驗上。

2 本研究樣本以無色彩人造纖維為主,為的是將顏色排除在受測影響因子之外,及取樣的統一性(強
調樣本本身的texture)。

3 樣本創作尺寸設定於8cm X 8cm的樣本尺寸,一方面便於視覺上基本的受測樣本大小,另一方面在
問卷設計上的排版限制關係下,做最有效的排版與視覺清晰前提。

4 本研究基於研究資源的受限,包含人力、,物力、金錢、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下,而無法作全面性的
意象調查,才隨機抽樣調查。

1.5 研究貢獻

最後,我們提出幾種視覺上的肌理變化,運用在產品表面處理變化上,其中可能部份保留書寫漢字活動的架構,轉化成一種新的產品表面處理紋路、圖像,而跳脫漢字在平面設計的使用,重新賦予一種新的意象。讓這素材上的革新對產品設計上有些許的幫助,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漢字的意象及東方文化傳承的精神。

本研究從文字架構分析上做認知了解,經由相關研究和個人創作經驗做探討,並提出一些轉化處裡的方法與實驗結果,作為設計師在往後思考相關研究的一個參考,且重新對漢字引發不同的思考方向,讓這帶有中國文化脈絡的漢字富有新氣象。以漢字書寫活動的結構作為設計轉化的發想,且運用在表面處裡設計上,這是一個新的嘗試。利用這種方式來做為產品視覺肌理變化的發想,所呈現出的結構、比例都是素材上的突破,也是重新詮釋中國漢字意涵與角色。在設計上如果能善加利用,未來在產品表面處理的設計上,就能發展出更豐富且獨具特色的素材處理。而這樣的設計方法,也能讓台灣的設計界走出自我的風格,區隔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價值。在後續的研究方面,除了在書寫漢字活動所轉化出的成果之外,更可將漢字轉化成產品造形,提出一些相關性的轉化模式,提供給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方案。

1.6 論文組織與架構

CHAP1 緒論
主要是針對一些研究背景、動機、目的、範圍、限制、架構、流程、貢獻…等部分進行說明,以確立研究的主題,目標及研究的方向和創作重點交代。

CHAP2 文獻探討
分別從漢字文化、書寫活動(研究樣本特徵)、質感意象…等相關研究中取得相關資料文獻,作為本研究的參考依據。

CHAP3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
主要是為了藉由經驗創作的產出樣本,與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聯想進行差異性訪問,了解漢字意象的轉化樣本與材質fabric意象的形容詞的差異程度。

CHAP4 研究結果與分析

CHAP5 結果與建議

參考文獻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