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0, 2007

寫寫寫....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謝誌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CHAP1 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中國文化五千年的歷史,包羅萬象,尤其中國文字更是出類拔萃,不僅僅代表著文化傳承和演進,更是表達出藝術美學的象徵。漢字的源起歷史悠久,從結繩記事到實際的文字記載活動而衍伸出的書法文化,其中包含了書寫活動、器具及藝術性。在書法的發展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書法」從記事的角色逐漸轉成藝術的書法創作形式,而開始有些不同學門的領域。但是由於歷史的演變、印刷術的盛行,都讓書法的重要性大大的降低,發展至近代又受到鋼筆、鉛筆、原子筆的發展被受挑戰,因此,書法的重要性更是大不如前。手寫書法存在著某些必要性,但是因為書寫工具的發展與改良,漸漸的改變了人們的書寫習慣和活動,所以現代的書法成了一種表現性情和藝術創作的成分居多,由於人們的書寫形式的改變,我們試著對書法做革新的表現。因此,我們想藉由書法所表現出的特殊活動來重新詮釋漢字文化,試著找出一種新的書寫文化和表現手法。


近幾年來,東方設計的潮流不斷的受到重視和親睞,在產品發展上更是多樣化。大多數的設計都是從東方意象發展為主軸,討論東方影像、習性、文化…等層面,卻鮮少提及漢字的轉化使用方式。在中國文化五千年歷史之中,文字的發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它融合了人文習性、藝術、和生活表徵,從文字中我們可以觀察出中國文化的意涵。在漢字的研究中我們得知,漢字是由筆畫線條組合而成,筆畫線條經過組織之後則形成了漢字。每個筆畫線條在未經過組織、不賦予意義之前,僅是個單純的筆畫,書寫這些個別、單純筆畫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筆法」,意即是「用筆的方法」,(陳菽玲,1997)。對於現存的漢字形體而言,「筆法」(註1)就成了獨特的辨識。因此,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我們試圖將中國漢字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跳脫平面的限制,希望可以藉由書寫漢字的活動行為中,發展出半立體甚至立體的圖像,讓漢字不在是紙上的書寫型體,而詮釋另一種東方設計的風格。再加上中國漢字經過千年的的焠鍊,所產生了一定比例的美感和辨識性,所以,我們想藉由漢字的文字特性去做些素材的肌理變化,發展出另一種文字的美感和觸感。因此我們試圖想解讀漢字形體,了解其所帶給我們的表徵意象,藉由轉移文字結構在產品肌理上,分析出其相對關係,整理歸納出一些脈絡,讓設計師有個參考依據。

由於近來在消費者導向的設計趨勢下,人們開始喜歡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甚至尋求具有文化認同、表現文化特色的產品,世界各國亦發展出強調自己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例如,義大利風格、日本風格、德國風格、北歐風格等。各國不同的產品風格,所呈現的設計差異,正是全球化下產品設計同中求異的趨勢。近年流行的中國風格,成為產品設計的新契機,但要如何重新詮釋東方設計,也成了成功的關鍵點。至於台灣的設計,似乎沒有明顯的地方文化風格,一貫的收納各國的設計,而成為現今所看到混淆的風貌,走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這對台灣的未來設計發展是危險的。因此,唯有強化地方的特色,才能與國際接軌。如果能夠將漢字的字形和結構,從書寫活動中重新思考轉而運用在產品表面處理設計上,或許就能開創出漢字文化的新風貌,也強化出屬於東方的造形語意。所以,用漢字這種文化資產,來建立產品設計的特色,會是一種新的東方設計風貌,且獨具魅力的。而這也能夠在西方所引領風行二十多年的產品語意下,走出一條屬於東方造形語意的一種新風潮。

1.2研究目的

目前對於各種漢字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近幾年來,在平面設計作品中不時的可以看到出色的作品,且更是以中文字體作為中心的表現形式。常常可以看到參賽者用漢字元素去構成,或是利用這樣的意念去傳遞出作品的中心思想。也由於漢字字體的形體獨樹一格,別於其他文化字體,再加上受到國際間評審的親睞與肯定,所以更能詮釋出東方的文化特色也發揚了東方文化。固然在漢字平面設計發展上有出色的成績,但是這多半都是利用漢字的形體去做平面設計的處理,利用拆解、重組、意象轉化…等手法進行創作,所以我們希望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漢字,讓漢字不在只是紙上談兵之計。

研究目的與內容如下:
1. 將東方的書寫特色重新的檢視和詮釋
2. 把中國特有的書寫形式賦予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1.3研究方法、進行步驟及執行程度

我們蒐集相關書法及書寫活動演變的相關文獻做整理,分析,建立漢字書寫活動的表現模式與其相關性,探討人們在書寫活動中所可能發展的形式,清楚的知道書寫漢字所產生的活動。為的是將中國文字書法所產生的書寫活動定位及區隔出它的特徵點,將漢字的「書寫」更加的確定,而提出相關性的筆法、結構、意象…等。之後,進行經驗創作的實驗性手法,重新探討活動所表現出的新意象。我們企圖將書寫漢字的活動做分析和實驗,重新解讀書寫漢字的意象轉化。但在實驗創作中,我們分成二個層次執行,一方面從相關文獻探討所整理歸納出的結論作分析,另一方面從實作來分析與材質間的表現關係,試圖產生一種新的東方文字意像和產品的表面處理手法。將這樣的書寫活動轉化成半立體或立體的方式呈現。這些從創作中所發展出的肌理變化,用來作為後續設計中的新素材樣貌,增加了視覺外的觸感感受,讓東方文字展現出不同的樣貌。

在創作的執行中,以經驗創作來做材質的實作應用,發展出各約40~50種方案。另外進行漢字意象的相關圖片收集,作為對照樣本的實驗之用。從一些相關文獻的蒐集所探討的書寫活動整合運用,清楚的了解中國文字書寫活動的脈絡,而發展出可能性的一些轉化手法和方案。另一方面,在實做運用上,除了書寫活動脈絡的清楚,更增加了產品素材處理的考量,一則可以實際的操作;另一則可以與產品素材的使用限制作作分析。之後進行紀錄、整理、分析相關資料,做出創作的結論、歸納、分析,提出一些產品表面的處理手法與成果,最後再進行問卷設計,了解消費者對於漢字書寫活動所產生的產品表面處理質感結果與東方意象的關連性,分析其意象的強弱。進而整理、歸納出調查結果,了解書寫活動所轉化出的產品表面處理方案的適切性和獨特性,而達到強化東方文化意象的設計。===============================================================註1:筆法意指字體的相關問題,例如:型體、結構、筆畫、線條、筆順。

步驟:
1漢字活動,漢字意象樣本蒐集

2整理歸納相關資料

3訂出創作概念目標

4執行創作概念+紀錄

5分析整理結果

6提出相關轉化方式+成果

7設計問卷

8分析問卷

9結論:提出適切性的表面處理與成果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除了探討相關文獻之外,並藉由創作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樣本的製作,最後再以問卷統計的方式,整理分析出質感樣本與意象的樣本間的差異性,進而了解受訪者對於漢字意象轉化的質感認知差異,本研究所提及的範圍及限制如下 :

研究範圍


1 漢字的探討包含其相關活動,書寫,觀賞,行為等活動,而對於漢字本身的字義,形體,不在本研究的範圍之內
2本研究樣本以使用經驗創作所產出的樣本為實驗樣本,並包含其整體型態,材質,素材等綜合意象,其對照樣本為相關研究之東方意象圖片,作為受訪樣本的對照組
3本研究受測對象,包含設計相關學系的學生與非設計相關學系的學生各佔半數

研究限制

1此研究為經驗創作的樣本實驗,其產出樣本為受限在個人經驗上
2本研究基於研究資源的受限,包含人力,物力,金錢,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下,而無法作全面性的意象調查

1.5 研究貢獻

最後,我們提出幾種肌理變化,運用在產品表面處理變化上,其中可能部份保留書寫漢字活動的架構,轉化成一種新的產品表面處理紋路、圖像,而跳脫漢字在平面設計的使用,重新賦予一種新的意象。讓這素材上的革新對產品設計上有些許的幫助,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漢字的意象及東方文化傳承的精神。

本研究從文字架構分析上做認知了解,經由相關研究和個人創作經驗做探討,並提出一些轉化處裡的方法與實驗結果,作為設計師在往後思考相關研究的一個參考,且重新對漢字引發不同的思考方向,讓這帶有中國文化脈絡的漢字富有新氣象。以漢字書寫活動的結構作為設計轉化的發想,且運用在表面處裡設計上,這是一個新的嘗試。利用這種方式來做為產品肌理變化的發想,所呈現出的結構、比例都是素材上的突破,也是重新詮釋中國漢字意涵與角色。在設計上如果能善加利用,未來在產品表面處理的設計上,就能發展出更豐富且獨具特色的素材處理。而這樣的設計方法,也能讓台灣的設計界走出自我的風格,區隔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價值。在後續的研究方面,除了在書寫漢字活動所轉化出的成果之外,更可將漢字轉化成產品造形,提出一些相關性的轉化模式,提供給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方案。

1.6 論文組織與架構

CHAP1 緒論主要是針對一些研究背景,動機,目的,範圍,限制,架構,流程,貢獻等部分進行說明,以確立研究的主題,目標及研究的方向和創作重點交代

CHAP2 文獻探討分別從漢字文化,書寫活動,(研究樣本特徵),質感,意象等相關研究中取得相關資料文獻,作為本研究的參考依據

CHAP3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主要是為了藉由經驗創作的產出樣本,與意象聯想進行差異性訪問,了解漢字意象的轉化樣本與意象的差異程度

CHAP4 研究結果與分析
CHAP5 結果與建議
參考文獻

CHAP2 文獻探討

2.1 漢字文化

文字是人類彼此互相溝通的視覺媒介,也是歷史紀錄的符號,更是文化的傳播者,它一直在人類的歷史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中國文字和西方文字有很大的區別,就是中文字是以造型為基礎的視覺符號,而西方文字則是以拼音為基礎的視覺符號,兩者有著不同的符號解釋(張道一,1996),本章節主要是將漢字文化做一個簡單的要述,除了釐清一些相關的概念之外,也為漢字書寫活動提出一個界定中文字體自古以來便要求勻稱美觀,幾千年來儘管漢字經歷過許多朝代的革新,但是卻始終保持著方正的格局. 它除了是用來紀錄事件之外,也被當作是情感交流的媒介,也同時是一種藝術的表現. 到今天為止,文字的功能不再只是傳達的工具而已,它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的革新和創新,到今日,已成為一種東方美學的代表,這也讓文字造型不斷的被賦予新的創新表現.自從倉頡造字以來,中國人不斷的為漢字賦予新的生命和面貌,且經過歷代的演變 : 篆,隸,楷,行,草等書體,說明了中國漢字的可塑性,從這裡也可窺見漢字的趣味,創意及表現性. 也唯獨使用漢字的國家,才能造就與畫家相提並論的書法家,並將之匯合成"書畫同源",列為學習繪畫的基礎課程,因此,中華民族可謂是"文字的民族"(林磐聳,1985)

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從殷商甲骨文,宗週的鐘鼎文,秦漢小篆,隸的輝煌,隋唐楷書的昌盛,魏晉草,行書的風韻等迄今已跨過了三千年的歷史. 書法是以點轉化線條來表現其思想與性情的藝術,以書寫漢字的表現,藉著線條的節奏,結構造型的美感,及所醞涵的氣韻,而抒發其性情,是藝術與心靈的傳達(趙明,1979). 書法是一種藝術,主要是透過點畫的架構所組成的,漢字本身的形體又是格局方正,所以在處理文字的結構時,會將點畫偏旁的佈置整個格局,而達到字體方正的需求,除了不同的結構形體之外,還必須包含它的規律和美感.

2.2 書寫活動

2.3 本研究樣本特徵

2.4 質感


質感(TEXTURE)在產品意義認知上,除了形狀,色彩,線條,結構外,是很重要的一項造型構成要素. 質感的解釋有很多,包括心理,物理,視覺,觸覺經驗,在環境文化方面應向更是深遠. 在文獻上,質感的定義大多是屬於物理及觸覺桿的解釋,但是視覺所引起的視覺心理作用,更是有著息息相關(洪淑惠,1999).

2.4.1質感的定義

01 英漢大辭典(1995)
a.(織物的)密度
b.(材料的)結構,構造構成,(石,木等)紋理,(皮膚的)肌理
c. 本質,實質,特徵
d. (藝術作品中的)神韻,質感
e. (音)諧和統一感
f. (古)織品,織物

02 柯超茗(1998)因表面微小粒子的變化,在視覺與觸覺感官上所造成的感覺特性

03 The tactile quality of a surface or the representation or invention of the appearance of such a surface quality.(www.ackland.org/tours/classes/glossary.html)

04 the surface quality or physical feel of a piece of art; examples are flat, prickly, bumpy, rough, smooth, etc.(www.worldimages.com/art_glossary.php)

05 a term describing the surface effect of a fabric, such as dull, lustrous, wooly, stiff, soft, fine, coarse, open, or closely woven; the structural quality of a fabric.(www.victor-perrin.fr/e/glossary/glossary_textil_t.htm)

06 The character of fur as determined by feel or touch, such as "fine" or "coarse" texture.(islandgems.net/terms.html)

07 Elements of Design: Texture
Texture is the surface quality of an object. We experience texture when we touch objects and feel their roughness, smoothness or patterns. Texture is the artist's way of mapping these tactile impressions on to the two-dimensional picture. Texture is created by varying the pattern of light and dark areas on an object.


根據以上對於質感(texture)的解釋,本研究對質感的定義為 : 藉由視覺,觸覺和心理的共覺所產生的一種綜合性的感覺,作為本研究樣本的質感定義.

2.4.2質感的分類

質感(texture),又因其感知的方向不同分成二大類 : 1觸感型質感,2視覺型質感 (朝昌直已,1985)

1觸感型質感由於人類的皮膚具有壓力,疼痛,冷暖的感覺能力,所以可感知道外物(物體或材料)的凹凸,粗細,平滑,軟硬,乾濕,冷暖,輕重等各種材質特性,不同材質特性其質感辨識性亦有差異,例如平面材料的觸覺質感以平滑性,軟硬性較為顯著,冷暖性與輕重感居其次,而在個別性材料,紙張的平滑性,乾濕性,絲綢的柔軟感與潮濕感均較明顯,各類材料因呈現的方法或加工的技術不同,其材質屬性差異也很大,如不同的塑膠材料,其平滑度,柔軟度差異極大(楊清田,1997)

2視覺型質感 視覺型質感是藉由視覺所感受到的觸覺經驗
此外,視覺型質感可以感知"光澤"與"透明",這是觸覺型質感無法感知的,如玻璃的透明度及平滑的質感表面,比凹凸表面反射較多的光,細密或潮濕的質感表面,比粗糙或乾燥的表面更具光澤度,若觸覺經驗與視覺經驗結合時,視覺型的質感特徵與觸覺型大致相同,唯一差異處"光澤"感覺,其是視覺型質感的特色


一般材料依其表面特徵,約可歸納為四種視覺型質感

a粗雜而無光澤如 樹皮,夾板,帆布,竹簡,磚瓦,皺紋紙等表面
b粗雜而有光澤如 金屬,石片,節晶體,藤編,陶瓷,皮革,羽毛等材料表面
c細密而無光澤如 紙張(細),鐵板,鵝卵石,木板,塑膠等材料表面
d細密而有光澤如 玻璃(包括透明度),壓克力,大理石,不鏽鋼,瓷器等材料表面(洪淑惠,1999)


2.4.3質感樣本

2.5 意象

2.5.1意象的定義
2.5.2東方意象
2.5.3意象樣本

CHAP3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在探討"漢字意象轉化質感的認知",本研究在實驗方法步驟上分為樣本創作,前測及問卷調查三個部分

一 樣本創作
目的 ; 將和自活動意象轉化成產品表面處理的質感
步驟 ; 進行個人經驗創作,不受限材質,方法,依照對漢字活動意象的認知,作設計手法的轉化,表現在一連串的素材上,提出40種樣本

二 前測
目的 ; 將創作樣本與意象樣本給受訪者測試,作為問卷設的方向前測
步驟 ; 將創作出的產物與意象圖片,給四位受測者進行開放式問卷測試,其受測者分別是2位設計相關生與2位非設計相關生,進行受訪交談

三 問卷調查
目的 ; 進行質感與意象的聯想測試,探討其差異性
步驟 ; 將前測的受訪進行問卷設計,分別給25位設計相關生與25位非設計相關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認知差異性

3.1 研究流程架構圖

3.2 研究樣本
1 創作樣本
2 意象樣本


3.3 問卷設計
3.3.1前測問卷

3.3.2問卷調查

3.4 結果分析

3.5 資料歸納分析與應用

CHAP4 研究結果與分析

CHAP5 結果與建議

5.1 研究結果

5.2 研究限制

5.3 後續研究與建議

參考文獻

林漢裕,1995,應用六書的原理來激發產品構想發展的探討,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菽玲,1997,漢字形體演變之研究──從字典部首探究漢字形體之演變,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柯超茗,1997,材料視覺與觸覺感意象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正中,1998,產品造形與質感對產品意象的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采青,2000,質感之象徵在視覺傳達設計創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書政,2004,一種姿態-張書政水墨及書法創作自述,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水墨組碩士學位。
范曉惠,2004,將意像轉化至造形構想之方法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仇東,2005,漢字海報視覺意象認知差異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宗誥,2005,書法現代性之問題探討,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盛權,2005,篆刻線條與質感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
陳麗桂,2006,文字、書體與書法的關係生成與相互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